在锡器博物馆,敲打锡片,领略锡文化;在六悦博物馆,体验传统工艺;在苏州徐悲鸿艺术馆,品读国风,绘出精彩;在迎祥文旅,制作特色糕点,参与创新课程。行走在苏州吴江黎里,徜徉在缆船石、弄堂、老宅、廊棚、古桥之间,听着传说和故事,感受旖旎的水乡美景……
“文旅小镇”黎里融合当地历史、民俗等文化资源,结合学生暑期游、寒假游、周末游等需求,开发了多条研学旅游线路,打造了非遗传承、民俗体验等特色课程,进一步开拓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思路。
江南古镇黎里知多少
黎里,轻念它的名字,已生无限美好。曾经的黎里还有许多好听的名字,“黎川”、“ 梨花里”、“ 禊湖”,每一个皆悦耳动听。兴许只有这样美丽的名字,才能配的上这里的江南美景。
和很多江南古镇一样,这里有着小桥流水的水乡风貌。然而所不同的是,“江南水乡明珠”黎里美得朴素淡雅。江南的古镇不在少数,却没有一个像黎里镇那般与世无争,仍旧保留着水乡古镇原汁原味的风景。历史上的黎里,是典型的江南商业重镇,自南宋至今已有891年历史(至2018年)。黎里在唐朝成村,北宋时形成东西两个相当规模的村落,公元1127年,赵宋南渡,黎里人口激增,升格成为集市,明成化、弘治年间,成为吴江县巨镇。来自浙江、安徽、湖北、河南等各方达官贵人名德望族在这里定居发展,到了清中期排定了“周、陈、李、蒯、汝、陆、徐、蔡”八大姓。大户人家为显达贵,都要拥有整条弄堂,一般称“某家弄”。在黎里,这样带姓氏的弄堂占了近全镇弄堂总数的一半。六七百年历史烟云飘然而过,全镇到现在保留弄堂115条,其中暗弄堂90条,超过百米的11条,有明暗并列的双弄,有两条暗弄相并的双弄,更有子母弄和三岔式的弄中弄,堪称江南古镇之最。
黎里,一个有故事的地方。一条巷弄、一口古井、一檐一瓦、一廊一柱,都在静静地讲述着千百年间这里所发生的如烟往事。这里有宋代的桥和井,有元代的棂星门,有明代建筑鸿寿堂和进士第,清代的古建筑更多,有祠堂周宫傅祠,有名园端本园,有藏书楼,有著名的厅堂李厅,也有纪念名人的东圣堂。还有中西合璧的建筑,如洋泾浜天主堂、施家洋房。
除斗拱飞檐、雕梁画栋的古建筑外,水乡的廊棚、古桥、缆船石,无一不凝聚着黎里人的智慧。“长廊三里覆,无须垫角巾”,漫步在老街的廊棚下,晴天不打伞,雨天不湿鞋。家家临水入影,横跨市河的古桥亦成为古镇一道道曼妙的风景。进登桥、道南桥、梯云桥、迎祥桥……古桥将黎里古镇连成了一个整体。清澈直通的三里市河,是黎里细长而妩媚的腰线。因与太浦河连通,市河曾是黎里重要的水路通道。应停船泊岸所需,黎里人在河埠边精心设置了缆船石。图案丰富、寓意吉祥,蝙蝠、仙桃、佛手葫芦、扇子、石榴等,造型不一、生动如许。古市河蜿蜒流淌,哺育出水乡人杰地灵之气。黎里人文荟萃、英贤辈出。古有工部尚书周元理、特奏名状元魏汝贤、翰林院待诏徐达源、爱国将领张曜,近代有爱国学士柳亚子、一代影后殷明珠、革命烈士张应春、国际法官倪征燠等。先贤文化激励着一代代黎里人不断奋勇向前。如今的黎里,从历史中走来,古今文化传承交织,熠熠生辉。古镇在精心的保护开发后,焕发了新的生机。传统的匠作文化、显宝非遗文化、芦墟山歌民俗文化以及小戏台等,尽显黎里江南水乡文化的多姿多彩。
黎里让人牵肠挂肚的,还有这里看似不起眼味道却惊艳的美食。辣鸡脚、酒酿饼、麦芽塌饼、饴糖、泡泡小馄饨、老虎豆,逐一品尝过后方能吃出其中的真谛。这位味道裹挟着江南人的独特生活气息,才变得美味无比。来黎里,慢下脚步,体验恍如隔世的时光感,感受它的清幽恬淡。如此,才是真正来过黎里!